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信息 > 007社会学院 > 正文

2016年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金陵南大考研网 来源:njuyz.com 浏览:2511 次 发布时间:2016/12/10

QQ:3007473870(俞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南大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2016年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专业简况以及培养要求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自1985年开始招收应用社会学专业(现为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研究生的目的在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掌握现代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教育研究生拥护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眼界开阔,基础扎实,学有所长,技能熟练,富有团结友爱精神,今天致力于专业,明天服务于社会。

二、   研究方向

根据社会学的学科发展状况和本系研究生导师情况,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暂设如下研究方向:

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2、文化社会学

3、经济社会学

4、社会心理学

5、城市社会学

6、青年社会学

7、农村社会学

8、传播社会学

9、社会问题研究

10、 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

三、   学制及具体安排

本专业为法学科专业,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在三年六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按照以下程序和完成全部学业:

1)在第1-3学期,完成学校和社会学系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转型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法实践类课程、交叉前沿类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硕士学位的外语考试。

2)在第3-4学期,完成研究生的期中考核,完成硕士学位的选题任务,完成硕士学位的资料收集工作(包括社会调查),阅读与论文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并在第4学期结束之前完成5000字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及其他硕导三人小组相商是否通过开题报告;与开题报告有关的所有材料需要交研究生秘书整理,并交系教务员存档,通过开题报告与正式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间时间间隔应在10个月以上。

3)在第5-6学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在参加答辩的2个月前,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初稿,经导师审阅后在参加答辩的1个月前完成全部定稿。

四、   课程类别及学分要求

按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需修满总学分34—36学分,其中:

1、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7—8学分;

2、B类课程即转型期课程10学分;

3、C类课程即专业核心课程8学分;

4D类课程即方法实践类课程和交叉前沿类课程10学分。

五、   课程设置及基本原则

目前我校规定的研究生课程除A类(公共基础课)以外,包括B类(专业核心课程)、C类(方法实践类课程)和D类(交叉前沿类课程)三大类。社会学专业的规定是:(1专业核心课程10学分,设置“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方法”两门课程;(2方法实践类课程8学分,设置4门,基本上为社会学专业几个比较成熟的研究方向,中国人行为模式及其变迁、经济社会学与中国研究、现代社区理论研究、乡土中国研究专题;(3方法实践类课程和交叉前沿类课程10学分,为有教授职衔或有学术潜力具有副教授职衔的硕士生导师开设与自己研究兴趣有关的课程,供本系或外系同学选修。

根据如上原则,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为:

   A类:

1、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

2、1门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18个学时)

3、英语(4学分)

B类:

1、社会学理论(5学分)

2、社会学方法(5学分)

C类:

1、中国人行为模式及其变迁(2学分)

2、经济社会学与中国研究(2学分)

3、现代社区理论研究(2学分)

4、乡土中国研究专题(2学分)

D类:

1、知识、教育与社会控制(2学分)

2、社会分层与流动(2学分)

3、数据分析(2学分)

4、复杂数据模型(2学分)

5、当代中国女性性别研究(2学分)

6、大众传播与社会研究(2学分)

7、社会福利专题(2学分)

8、劳工研究(2学分)

9、社会关系研究2学分)

10、社会生态研究(2学分)

11、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分析(2学分)

12社会学研究前沿2学分)

六、   期中考核制度

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实施办法”(南研字(199610号)规定,在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以后,需进行一次综合性考试。考核时间为二年级上学期末,撰写“开题报告”之前。期中考试的结果和各类文本,与“开题报告”、课程学分,将成为硕士研究生获得答辩资格的必要前提。

硕士研究生的考核由各专业教研室负责,考核小组由教研室主任、研究生本人的导师,及其他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共三人组成,并报批准同意。

考核须从德、智、体诸方面进行。业务方面的考核,以口试为主;但全部学分积(70%)和科研成果积(30%)排在最后10%的学生,需要参加综合性考试的笔试,考试内容为B70%)和C30%)两类课程。考试不及格者视情况及本人意愿,或延长修学时间一年(学费自理),或劝其退学。

七、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完成学位论文有这样几个环节:首先,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既体现本学科的前沿性、社会学学科的经验性质,又力求与国家、省的研究课题相挂钩,同时注意研究课题与国家政策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次,作好开题报告。再次,在正式撰写论文之前,应围绕学位论文撰写一篇有一定学术见解和视野较为开阔的文献综述,并努力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

开题报告同课程学分一样,将是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资格之一。规定的开题报告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摘要,以简洁的语言写明学位论文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思路;

2)研究题目,说明选题的理由,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关注点和基本框架,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可行性;

3)研究状况,列举中外学者在本论文涉及的领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基本观点,并通过说明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或不完善之处,论证本论文写作的必要性;

4)研究方案,包括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可能遇到的疑点和难点、研究对象或个案的基本情况介绍与典型意义,以及需要通过研究进行检验和论证的基本假设;

5)研究设计,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手段和方法(如抽样设计);

6)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针对研究问题和资料特点,提出拟采用的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7)研究计划,说明从事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进度和时间安排;

8)参考文献,列出研究和论文写作参阅的中外文献资料的目录,其中理论性论文的参阅文献不得少于30种,经验性论文的参阅文献不少于20种;

9)其他,除上述以外的与论文写作有关事宜。

八、   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以后,研究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约请2—3位校内外专家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以后,按研究生院的文件规定,由系里会同导师商定具体的答辩时间。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学系硕士答辩在正式毕业前的1—2月内择日进行。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位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申请社会学硕士学位者,应符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的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如答辩时尚未完成指标,可在一年内补充完成。附件:

课程设置

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硕士生英语(4学分,必修)。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编号

授课教师或团队

学分

课程类别

(转型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法实践类课程、交叉前沿类课程)

课程简介

300字左右)

B

社会学理论(上)

社会学理论(下)

030301B05

030301B07

周晓虹、成伯清、翟学伟、郑震

2+3

转型期课程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构架,托克维尔的政治社会学、经验社会研究的兴起、从自然主义倒向心理主义、帕雷托的社会学与经验循环论、迪尔凯姆的社会学主义、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韦伯及其理解社会学。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戈夫曼的戏剧理论,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埃利亚斯的历史社会学,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西方社会学在当代的转向;当代著名理论家的解读:(一)布尔迪厄:反思与实践,(二)福科:权力/知识,(三)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四)卢曼:现代性的观察,(五)亚力山大:新功能主义;(六)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七)格兰诺维特:网络理论,等等;当代社会的诊断:世界社会、消费社会、信息社会、风险社会,等等。中国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方法(上)

社会学方法(下)

030301B06

030301B08

贺晓星、吴愈晓、方长春

2+3

转型期课程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概念与体系、社会研究方法论、社会研究的逻辑和程序、理论与经验研究、选题与研究设计、变量测量与概念操作化、抽样方法、调查研究方法与应用、实验研究方法与应用、文献研究方法与应用、实地研究方法与应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报告写作等。不同测量层次变量间的相关检验与测量,多变量统计分析基础及统计分析方法,多元回归分析,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技术、虚拟变量技术、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变量图表示方法、多维标准法等。定性研究方法。

C

中国人行为模式及其变迁

030301C03

翟学伟、周晓虹、汪和建、张玉林

2

专业核心课程

本土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经验研究,包括中国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平衡性研究、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承受力、中国家庭结构与工具理性;概念部分有中国人际关系研究中的本土概念、中国人价值取向的本土分类、中国人的脸面观研究等。理论探讨有中国人社会行为模式变量分析、中国人际关系的三位一体模型、中国人日常社会学的本土分析架构等。

经济社会学与中国研究

030301C04

汪和建

2

专业核心课程

经济社会学的定位问题;超越纯粹经济理论;韦伯经济社会学研究;嵌入性与市场社会;波兰尼的挑战;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一个批评性述评;新综合经济社会学;研究什幺?如何研究?;从动机中寻求交易的动力;转型期中国人面临的工作伦理的变迁;权利、信任与交易秩序;企业组织中的权力结构;社会网络、市场权力与市场秩序;国家与社会;交易秩序转型中国家作为的变迁等。

现代社区理论研究

030301C02

张鸿雁、闵学勤

2

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内容包括城市社区理论范畴与方法;社区研究的理论发展;社区的构成与类型;社区结构变迁;社区的理论流派;社区与制度;社区与权力;社区与文化;社区与经济;社区与人际关系;社区互动;社区与家庭;社区产业结构;社区服务与社区生活;不同类型社区的生活;社区与社会问题、社区与社会发展;社区与生态;数字化社区与社区未来。

 

乡土中国研究专题

030303C04

张玉林

2

专业核心课程

研究农村基层——乡(镇)、村社区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乡村社区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乡村社区的公共管理机构;不同村治模式及其影响;乡村社区变迁的内外因素;农民的角色维持与角色变换;新形势下农村家庭的变迁与功能;社区分层;乡村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乡村社区的社会保障;乡村社区的现代化;乡村综合发展的模式个案研究。

D

数据分析

030301D18

吴愈晓、陈云松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本课程介绍如何应用统计学的知识、方法和工具来分析社会研究数据和写作定量研究论文。本课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习和回顾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模型;第二部分是研究实践,即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管理和能力,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定量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如下具体目标:(1)巩固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各种社会学领域常用的统计模型;(2)能够读懂、评估甚至批判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最前沿的使用定量方法的学术论文;(3)学会使用统计软件(STATA)处理和分析社会调查数据,并报告、解释和评估分析结果;(4)掌握定量研究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流程以及统计分析结果的报告技巧。

社会分层与流动

030301D15

吴愈晓、方长春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理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现状及其基本问题,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理论解释。

知识、教育与社会控制

030301D06

贺晓星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本课程以研读西方教育社会学名著、经典性研究成果为主,特别选择知识社会作为切入点,主要讨论五个相关主题:课程社会学的兴起与展开、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教育理论、批判教育社会学、福柯与教育。

 

复杂数据模型

030301D19

陈云松、吴愈晓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在对定量分析方法有了初步掌握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生阶段的定量分析教学需对复杂方法和前沿领域进行介绍和实例分析。本课程旨在通过授课、讲读和分析实例相结合的工作坊方式,让研究生对高级计量方法的原理获得初步掌握,并能够独立利用STATA软件开展复杂模型分析。本课程分为10个专题进行,包括互动和中介、样本选择、工具变量、面板分析、时间序列、多层模型、大数据分析、空间模型、倾向值匹配和其他杂项。每个专题26学时,重点围绕定量分析中的因果推断和大数据等前沿领域进行。采用课前文献阅读、原理讲授、案例剖析和数据分析实战进行,强化师生互动和实例分析,侧重介绍利用STATA完成高级计量模型分析的实战技巧。

当代中国女性性别研究

030301D17

金一虹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女性性别研究的理论,当代中国女性性别研究的现状,当代中国女性性别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女性性别问题的理论解释。

大众传播与社会研究

030302D10

周培勤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课程从对媒介本身的分析开始,逐步分析媒介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选取介绍国内外在这个领域进行的经典或者最新的研究,同时注重关照中国当代的媒介文化现象。课堂授课包括:对媒介本体的分析、媒介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媒介的生产过程、媒介的内容分析、媒介的受众分析、媒介全球化。

社会福利专题

030302D11

肖萍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社会福利必须放在社会情境下才能够得到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结构、社会问题、平等、政治等之间的关系紧密。《社会福利专题》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与社会福利相关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学理论,探讨福利国家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国内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及改革实践,掌握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脉络。《社会福利专题》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福利与社会福利的含义及理念;社会福利思想及其理论发展;福利国家的理论发展及实践变迁;社会福利制度的国际比较;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我国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例如儿童福利、老人福利、妇女福利、残疾人福利、低收入家庭福利以及职业福利、社区福利等;社会福利体系的建构。

劳工研究

030301D14

刘林平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本课程以当代中国急剧变动的劳资关系为背景,以授课教师多年来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开展的劳工研究为依托,向有志于推动中国劳资关系转型的学生介绍劳工研究的基本概念框架和方法,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劳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中国劳资关系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关系研究

030301D1

李晟台2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程作元,旨在提供一基本的念性或理性工具,以此来抓住社会关系原初的生成之基本特征。

社会生态研究

030301D1

马道明3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社会生态研究》主要是为社会学一年级学术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选项课,36课时。本课程主要是运用人文生态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来研究人类社会的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两者之间的生态关系,是融社会学和人文生态学为一体的交叉型课程,为学生打开了另一种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新的理论视角。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从本质层面认识社会运行的生态规律、社会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进而正确分析各类社会问题,建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课程主要讲授内容包括:社会生态系统论、社会生态基础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社会生态系统调控、社会人口生态、社会组织生态、社会文化生态、社区生态、城市生态、社会生态规划与设计等。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分析

030301D03

朱力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来,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本课程以社会学理论对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规律进行分析,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社会社会问题的正确方法。课程第一部分对社会问题基本概念的界定,分析社会问题的特征、类型,社会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及程序进行探讨,从学理上勾勒出社会问题学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结构性社会问题,通过对失业、贫困、腐败问题的分析,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必然性。第三部分是对社会变迁性问题如农民工、婚姻家庭问题、群体性事件的分析研究。第四部分是对越轨性问题的分析,以社会失范理论为工具,分析了自杀、吸毒、性越轨等问题。

 

社会学研究前沿

030301D20

翟学伟、纪莺莺

2

交叉前沿类课程

社会学院每年会开设一系列与当前社会学研究相关的讲座、论坛,长期运行的有孙本文社会学论坛、合美博士餐叙。我们的讲座论坛都是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类讲座获得社会学最前沿的知识。

(以上各类课程行数可增加)

  

==========分割线==========

2025南大考研高分学长学姐1对1辅导,仅168/课时,微信咨询:kaoyan61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6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